你好,欢迎来到微影中国官网!

微电影专业委员会首次举办专场学术论坛

来源: 微电影创研中心 发布自:微影中国 发布时间:2022-11-21 13:34:13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二十二届年会暨第十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

      微电影专业委员会专场论坛


       2022年11月9日下午,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二十二届年会暨第十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在线下线上同步举行。本次论坛同步举办了22场分论坛,微电影专业委员会首次在年会期间举办专场学术论坛,主题为“新学科目录下影视创作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副秘书长、微电影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杨乘虎教授担任主持人。


       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原副会长、微电影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姚国强教授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副秘书长、北京电影学院视听传媒学院院长程樯教授担任学术点评人。



▍主题发言精彩纷呈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影视系主任邱章红教授做了题为《眼界•境界:综合性大学中影视专业硕士教育定位》的演讲。他提出新学科目录公布后,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综合性大学是否应该培养影视类专业硕士、以及如何培养的问题。他介绍了北京大学MFA发展的三个阶段,介绍了北京大学影视MFA的培养定位,分析了新学科目录下影视MFA培养面临的困难与对解决方案的思考。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副秘书长、北京电影学院视听传媒学院院长程樯教授程老师做了题为《新环境下影视创作人才养成的道与术》的发言。他认为如何进行职业化的人才培养是当前的重点问题,创作型师资的缺乏与生源问题是目前面临瓶颈的两大直接原因。


       中国传媒大学田维钢教授的发言《融合视域下微电影、短片、短视频的内涵和外延的边界探析》则从边界鸿沟、融合契机、视频天下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微电影、短片、短视频的发展变迁做了思考。


       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焦道利教授在题为《新学科目录下行业特色型大学影视创作人才复合式培养新路径》的演讲中谈到:国家战略需求是影视创作人才培养的使命。行业特色型大学有着自己的特点,应该明确其培养影视创作人才的使命与定位,探索出自己跨学科复合式培养专业人才的新路径。



       上海大学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副院长陈晓达副教授《新形势下短视频摄制的人才教育与国际传播实践》的发言中,介绍了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的历史与人才培养特色,尤其是国际化特色与对短视频人才的专门化开发。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主任陈刚副教授重点关注了新文科视野下影视创作人才跨学科思维的培养问题。他认为如何发挥各自高校的专业优势和已有的学科优势,逐步形成差异化的影视创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最现阶段需要的。当下影视创作在科技与观念层面的革新对影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命题,未来跨学科影视创作人才的培养体系构建可从文理交叉、媒介思维、创意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跨学科培养四个维度展开。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工作部曹海滨主任题为《“受众测试”在节目创作中的运用》的发言带来了业界受众研究的最前沿信息。他介绍了江苏广电在产品测试热点分析、用户画像等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以及这些探索给媒体带来的市场价值。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融媒体文化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纪录中国秘书长张延利先生重点谈了互联网时代青年人才纪实影像创作发展趋势。他通过大量详实的数据和图表展示了当前纪录片人才队伍的现状和特点,并阐述了当前年轻人从事纪录片行业遇到的普遍困难,以及应如何助力青年纪录片人才成长。


       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研究员、斯特灵学院副院长王珏殷副教授做了《应用型城市大学的“五位一体”影视人才培养》的发言。他介绍了成都大学作为市属高校城市型大学,从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打造实践教学体系、融合思政引领与协同育人三个方面着手,形成了有效机制,并在应用型人才的国际化教育方面做了深入探索和推进。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博士生、新加坡莎顿国际学院的侯明副教授重点分析了日本电影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并分析了其对中国新文科视听艺术教育的启发。


       十位嘉宾的精彩发言既有对影视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也有对专业问题的个性化思考,为所有师生奉献了一场云端精神盛宴。


▍合影留念



文字编辑:王锟 吴雨萱 陈瑞雄 秦一飞 刘瑞琪 吴怡雯 陈怡婧

图片编辑:吴雨萱 秦一飞 马梁

页面编辑:吴雨萱

审核:王锟


上一文章:首届家国情怀主题微电影文化艺术盛典圆满落幕
下一文章:首届家国情怀主题微电影文化艺术盛典优秀作品评优会在北京举行